联系方式
江苏震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龙城大道150号1号楼
总机:0519-86679200 86679300 86679500 86679600 86679700
E-mail:cherry@zhendanele.com

德国工业4.0的本质、四个前提是什么?

发布日期:2017-05-03 08:46:47  浏览量:

学习德国工业4.0,要看它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并且应该具备这几个条件,否则,学习德国工业4.0就是浮于表面,无法学会德国工业最本质的东西。为什么是德国工业4.0而不是其他国家?为什么德国工业4.0概念提出之后,引起了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

201537112419175.jpg


德国工业4.0的提出是建立在德国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上,最终目的是要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技术的供应国和主导市场,即将德国的机器人、制造成套装备、IT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核心产业整合到工业4.0体系内,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


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时签订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重点提及希望在工业4.0方面和德国加强合作。正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中国,积极融入和布局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大势所趋。


应该说李克强总理德国之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对德国工业4.0的好学之心。


在我看来,学习德国工业4.0,要看它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并且应该具备这几个条件,否则,学习德国工业4.0就是浮于表面,无法学会德国工业最本质的东西。


为什么是德国工业4.0而不是其他国家?为什么德国工业4.0概念提出之后,引起了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


我在德国工作、生活多年,强烈感受到了德国工业的精髓所在。德国人的严谨造就了他们对待生产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追求精致卓越。德国独特的企业文化创造了他们的员工会以消费者的角度去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遇到问题不是脱推而是积极寻求多种解决路径,从而为生产链上的共事者提供了共同提升的平台;同行之间相互良性竞争学习,从而共同做大行业,达到共赢,让消费者从而成为长期的最大的赢家。


所以,德国人的严谨和追求卓越造就了工业的持续进步,从而使工业的革命-工业4.0成为可能。以下四点是德国工业4.0的前提条件。


自动化水平高度发达


“德国模式工业4.0”的提出是建立在德国工业的强项上:高质量、高效益、高生产能力的自动化工程,以及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德国工业多年经验表明,工业文明的进步必须是自动化水平高度发达,这也是倡导工业4.0 核心。因此,德国工业4.0的第一个前提条件是自动化水平的高度发达。


德国自动化水平高度发达,除了拥有历史上的基础以外,和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德国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价值转化,并建立了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和人力培训为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有意思的例子是,早在19世纪开始修建铁路时,法国政府的政策是买机床,而德国政府的政策是自己造机床。因此直到如今,德国机床业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


数据显示,德国企业对研发投入毫不吝啬,除了企业自己的研发机构之外,德国的研究机构几大学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根深蒂固。2012年研发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2.98%,位居世界前列。共拥有8080万人的德国就有36万在企业从事研发的全职人员。另外在2012年企业还投资128亿欧元给予大学院校及研究机构来进行研究课题。


中国信息化技术发展集中在消费端,长期以来工业方面的信息化进展被忽视,而且我们的生产厂家多处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低端,工业装备、生产体系及工程方法和工具相比发达国家一直差距较大。如何快速缩短这个差距,对我们的企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国家层面上,我们的国家机构如何制定适于企业创新和研发的政策,真正建立培养创新的体系是很关键的一步。


培育成熟的消费者及市场


工业4.0的前题条件是在2006年就在德国被定义的“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也就是说,虚拟网络应用在生产中的各个层面,以及和物理成分的结合;在工业4.0里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高度融合;网络、计算机、信息、软件与自动化技术深度交织,由此而实现人、信息、资源和物品的最大化相互关联。


由此提出的顾客需求和生产个性化的最大结合的设想,顾客直接参与了生产链条的环节。事实上,工业4.0的标志,不仅仅是信息和工业技术的进步,消费者及市场的成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由此而引发的思考是:中国消费者的成熟程度和德国有哪些区别?德国工业产品消费者对工业产品高质量的挚爱和对自我个性的追求和深刻解剖,使他们对工业产品的特征及自我需求有深入的了解。以汽车消费为例,大多数德国消费者都能对汽车(包括配件)以及其特征了解的头头是道。可以说,成熟理性的消费者是德国工业4.0的前提条件之一。


人才储备是德国赢取未来的关键


德国工业4.0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强大的信息技术基础和有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人才储备做支撑的。比如,德国社会提供的职业双重教育体系、工作中的培训、继续教育、及培养实践能力非常强的大学生等,都为企业的优良人才提供了发展能力的平台。德国对人才及其创新能力的重视,可以追溯从儿童时期的培养。不管是集体的幼儿教育到入学之后的学习体系,还是个体家庭的价值观念,都尽量提供给孩子想象和自我发挥的空间。因而造就未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些都为实现工业4.0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中国大学生学习书本能力虽强,但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中国的教育体系侧重的应考能力让学生们很难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导致在离开学校后大体厌学。


如何跨越这个知识体系的鸿沟,持续培养适合工业4.0所需求的有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对我们的社会教育体系的一个大挑战。同时也对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高的要求。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创新基石


在工业4.0的智能工厂里,生产链条中横向的一体化和竖向的虚拟网络结合起来的生产体系,以及在整个的产品生命周期里的工程通体化,要求企业之间最佳配合和合作。合作伙伴之间的双赢思维,以及与之相配的社会法律体系和遵记守法的个人价值观是实施工业4.0的保障。德国的高度严密的法律体系以及深入人心的遵守法律的企业游戏规则为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国家的法律体系还处在快速发展和完善中,传统中的情大于法的实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拜金主义及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都是在学习德国工业4.0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德国工业4.0是基于自动化水平及信息技术、消费者及市场成熟度、人才储备及完善的法律保障这四个基本条件而提出来的。任何一个国家或企业想学习德国工业4.0,先要看看自己在这四个方面的还有哪些没有做到或者做得不够完善,否则,这场由德国工业4.0掀起的“学习的革命”恐怕只是昙花一现。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总机:0519-86679200 86679300 86679500 86679600 86679700
  • 传真:0519-89991206
  •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龙城大道150号1号楼
  • 邮编:213021
  • E-mail:cherry@zhendanele.com
  •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